Search

育兒誤很大2.0

奶爸
  • Share this:

育兒誤很大2.0

奶爸Dr.無論在門診或跟大家互動互動當中,發現有些育兒觀念需要與時俱進、更新一下。
奶爸Dr.乾脆把一些最近比較常聽到的誤解,整理成表格,給大家參考一下(2020年版)

請記得互相要尊重,但是觀念一定要溝通。現代的育兒觀念,許多已經跟醫學結合在一起,由科學慢慢去證明哪些適合或是不適合。為了下一代好,一起更新知識。

#過敏都是因為媽媽在懷孕期間_沒照顧好的關係

這真的很冤枉,當然不是,過敏原因有很多:環境、生活方式、 天氣、季節、遺傳、衣服、濕度、飲食……等等。還有遇過聽過長輩責怪媽媽餵母乳,說母乳造成孩子氣管不好、鼻子過敏的。這更冤枉,喝母奶可以降低過敏的機會喔!

#孩子一直感冒_你們到底會不會照顧?

這也是常常聽到的誤解,也是一個很冤枉的指責。統計正常孩子平均1年感冒6-10次。
以往農業生活,人口密度沒有那麼高,以往雙薪家庭的比例也沒那麼高。現代人群聚生活在一起,集中在都會區,雙薪家庭,逼不得已把孩子送去托嬰中心或幼稚園。並不是照顧的問題,是大環境的狀況。
孩子生病,不是任何人會希望發生的,不要有「罪魁禍首」的想法,去責怪任何一方。

#不會說話_只是大雞慢啼而已_不需擔心_評估

這句話真的不曉得耽誤了多少個需要早期療育的孩子。一歲半到兩歲之間,就可以開始看得出孩子有沒有語言的發展。大約兩歲左右,要發展出拾到20個單詞,而且是咬字清楚的。兩歲到兩歲半之間,大多數會有簡單的句子。

大雞只有腿排,沒有慢啼。切勿拖延評估或治療的契機

#衣服穿很多件到手腳發熱為止

這是人之常情,怕孩子「著涼」。但是穿太多,反而身體不舒服,只是孩子沒辦法表達出來。想想看,如果您自己穿太多衣服,您會不會不舒服?心情不好?很毛躁?
衣物件數應與大人相當,或者多一件就好。

#怎麼不多生一個小孩_拼一下啊!

這是很多家長在路上或親朋好友的聚會上常聽到的「見解」,這個也是很容易踩到紅線的一個「點」。
家庭規劃請尊重個人/核心家庭自己決定,要不要多生一個孩子,考量的點很多:體力、時間、金錢、精神、規劃、孩子本身的想法都是考量,不是拼一下就可以的。

#都多大了_還在包尿布_羞羞臉快戒掉

這真的是很常見的看法,彷彿越快戒尿布,跟越早獨立賺錢養家成為等號。戒尿布的重點在於:因人而異、循序漸進。不必強迫。

#餵很多_要讓腸胃撐開_胃口才會大
飯量或者奶量大小適量就好,擔心孩子吃得太少、生長不足,是人之常情。如果真的有問題,應該要跟兒科醫師討論。但是食量大,並不代表健康

#赤腳踩泥地_可吸地氣_才能長高

這是我收到的私訊詢問當中,最詭異的。偶不知道怎麼吸收地氣,但是偶知道吃路邊攤,穿夾腳拖更接地氣:「來一個蚵仔煎加兩顆蛋」

#親一下又不會怎樣_好小氣!

在路上或者聚會當中常常會聽到路人甲說的話。請尊重別人的身體和孩子的自主權。

#唉呀_在流鼻水了_怎麼還不吃藥?
這個問題分好多個面向:
流鼻水一定是感冒嗎?不一定。
感冒了一定要吃藥嗎?不一定。

所以請給醫生判斷唄

#吃一些花生堅果沒關係吧?!

偶爾就會出現一些社會新聞:「x歲幼童吃堅果造成呼吸道吸入窒息」,幼兒真的不適合吃堅果類,容易嗆進氣管。
有很多種食物,都相對安全,但偏偏花生、瓜子、堅果、果凍、麻糬隨手可得,卻會對孩子造成威脅。敬請各位家長父母小心。

最後要請父母/家長,如果跟家人觀念不一樣,請好好溝通。既然大家都想是為了孩子/下一代好,我們也一起盡量都朝好的方向前進。

#左手按分享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: 📸 https://instagram.com/drblackeye

#加入奶爸的line👉: https://lin.ee/jqV1CdD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